季景已经是重生过一次的人了,所以在上辈子已经把事情调查的清清楚楚,所以说晋亲王那个虚伪男人的面目季景已经知道了。
丝毫没有什么担当的人不配作为自己的父亲。季景早在进入帝师府之后就已经恢复了之前的记忆。可惜的是母亲已经去世了。这件事情季景一直记得。母亲是被暗卫杀害的。
至于为什么有人派暗卫来千里之外的江南暗杀她们母子两个,除了晋亲王便是他的妻子又或者是那个老皇帝,母亲到死也没有放心季景的安全。
要知道她们母子两个自从离开了京城之后就相依为命,一路上都是互相扶持着过来的。
其实并不是季景的母亲无法生育,而且季景的母亲并不想在边境生产,边境的环境十分的恶劣,而且动不动就要打仗,一路上十分的颠簸,如果半路上怀孕的话,肯定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而且这样也不方便。于是季景的母亲准备了药打算等到回到京城的时候再要孩子。
这件事情季景的母亲感觉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反正自己与丈夫还很年轻,再加上晋亲王长期都不在家里总是要隔三差五地出去打仗于是这件事情也就被耽搁了起来。
晋亲王其实也有想过这件事情,有一次在厨房的时候碰见丫鬟在煮药的时候,随意地问了一句,普通的丫鬟哪里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药,情急之下说错了话于是随便说了一个借口便糊弄了过去。
那个丫鬟说的是补药。至于是什么补药就不知道了。晋亲王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他其实也知道自己与妻子还年轻,而且边境长期发生战乱这个时候要孩子事不正确的选择。这件事情虽然两个人没有相互坦白说些什么,但是晋亲王心里已经有了怀疑。
谁不想拥有自己的子嗣将来继承自己的钵体。但是妻子再喝补药这说明了什么,妻子也有可能是生育那方便有些问题。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根本无法拔除。
两个人之间有了这件事情的影响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琴瑟和鸣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季景的母亲发现当初那个蓬勃朝气与自己相爱的俊美男子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愈来愈陌生了起来。
就这样日子一日复一日的过着,最后在一天晋亲王收到了兄长的信封。决定前往京城。夫妻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天竟然也十分的恰和了起来。
季景的母亲高兴是因为终于可以离开这里了,倒不是因为不想待在边境而是因为待在边境这个地方季景的母亲已经抛弃了太多。
年少轻狂,如果再让季景的母亲选择一次的话,季景的母亲是不会嫁给晋亲王的。单是对于父母亲的思念就是一个问题。这不是几个月几天而是整整五年。这五年来因为没有子嗣季景的母亲不知道自己已经遭遇了多少的白眼了。
难道是季景的母亲不想为晋亲王生育吗?还不是因为如果真的怀了孩子能不能顺利的生下来还是另外一件事情。
所以直到晋亲王休妻也没有知道季景的母亲在到京城的第一天就已经怀上了季景。
可以说季景的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告诉晋亲王就已经被休弃了。紧接着就是皇位的争夺。
再然后季景的母亲以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却不知道这才刚刚是苦难的开始。季家被满门抄斩。
季景的母亲带着肚子里的孩子开始了逃亡,只身一人逃离去往了江南。
关于婚姻关系的解除,西周有“七出”、“三不去”的规定。所谓“七出”,是丈夫或夫家借口休弃妻子的七种表现。据《大戴礼记·本命篇》所载:“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按照周礼的这一规定,不孝顺父母,属道德沦丧;无子,会使丈夫继绝后嗣;淫luan,将破坏伦理纲常秩序;妒忌,影响夫妻及妻妾之间的家庭关系;有严重疾病,影响丈夫或后代子孙健康;多嘴多舌,影响家庭和睦;偷盗,则属背弃信义。因此妻子有此类行为,丈夫或夫家有权将其休弃。
但是也有三种情况不能休妻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男女是不平等的。比如男的可以娶多房媳妇,而女的却不能轻易嫁多个男的,如果自己的男人去世,守寡的话还可以收获一个“贞洁牌坊”!
在结婚上如此不平等,在离婚上就更不用说了。女人是没有权力向男人提出离婚要求的。只有男的可以提出离婚,而且那时候还不叫“离婚”,这个词挺中性,那时候叫“休妻”,你听听,一个“休妻”,让男人高高在上的那种优越感立体呈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