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橡胶树也是这样的,残留在上面的橡胶有限,都需要她再次划一下。
等忙完一通后,她掂量一下桶,里面大概有十来斤橡胶,这出胶率还算可以。
下山后回到家里,她先是去食肆吃过早饭之后,便回到家中,准备加工橡胶。
她之前没有接触过橡胶,书上记载的也是比较现代的工艺,说是要在橡胶中加入凝固剂,使胶乳凝聚在表面。
奈何凝固剂这些东西以现在的条件她是做不出来的,于是又找了好些书籍,最后终于在一篇文献里面,看到了最古老的橡胶树加工方法。
那就是用火熏蒸。
简单来说就是放在锅里,大火蒸去水分。
倒是一个朴素无华的方法,只是山上的树又要遭殃了。
自从她们村开始熬红糖到她的精油提取,每日都要烧大量的柴火,附近的村民就时常山上砍柴,挑到柴头村卖。
好在山上丛林茂密,村民们又不算乱砍乱伐,还不至于破坏山体。
她将橡胶汁液倒进锅里,生火熬煮。
煮到锅里的橡胶十分浓稠,快叫搅拌不动时才罢休。
将橡胶倒出来晾凉,趁这个时间,她搬出前几天去订做的手动滚筒挤压机。
晾凉后的橡胶比热的时候有弹性一点,放入挤压机里,她费劲地摇动把手,挤压机便缓缓的转动起来。
没压多久,她手就酸得不行,真是想念电气时代啊。
奈何只能怀念,她悲催地甩了甩手,继续费力地摇动把手。
花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将一团橡胶压成一张半寸不到的橡胶皮。
这个厚度用来做鞋底正合适。
没错,她得到橡胶之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想做鞋底。
她真的受够了下雨天时村里的泥泞路,每次下雨天出去一趟,回来时鞋底准是湿哒哒的,难受得紧。
况且布做的鞋底薄,走路容易被石子磕到,走路时间长了,脚底还会起泡,草鞋就更不必说了。
而橡胶做的鞋底软硬合适,又不会进水进沙。
虽说种了五年树才得出这么点橡胶就用来做鞋子有些奢侈,但这有何妨呢。
就像养蚕种麻,在经过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最后不还是为了做衣裳。
想到此处,对于用这么珍贵的橡胶来做鞋底,她心里半点负担都没有了。
这块橡胶估摸只有做四双鞋,刚好先给她们姐妹四人做,等后面的橡胶在给叶谷雨一家做。
不过这时候的橡胶里面还含有很多水分,需要将水分晒干才行。
她便将橡胶挂在院子里,随后回到房间拿出纸笔,将她们脚的尺寸都画出来,然后剪下来,到时候再盖在橡胶皮上,依着形状剪下橡胶鞋底。
没有经过硫化的橡胶在一百度以上的高温下依然会融化,倒也不担心会浪费边角料。
早春的太阳和煦,晾晒了四五天,橡胶皮才终于晒干,旁边还晒着她后面取回来加工好的另一张橡胶皮。
原本乳白色也变成旧旧的黄色。
叶夏至在乎的是舒适问题,并不在乎美不美观。
喜欢穿越南蛮,我靠图书馆富甲一方请大家收藏:穿越南蛮,我靠图书馆富甲一方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