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
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
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
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作为孩子的父母长辈以及老师们。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
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
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
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
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
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
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
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
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面对现实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
喜欢弟子总崩人设肿么破请大家收藏:弟子总崩人设肿么破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