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野刚有了自己的座驾,倒是愿意出去遛遛。
只是当时的他没有想到,路途会那么远。
第二天一大早,卷帘门拍得山响。
李星野揉着眼睛打开门,见是棉帽子棉大衣棉手套,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的黄半山。
这是要往山里走啊。
机智的李星野有样学样,把能套上的衣服也都翻了出来。
一上午工夫,让李星野见识了另外一个黄半山。
此人本来除了吃饭,一分钱都不愿多花,现在却玩命地把大堆的货物往车里塞,好像商场的东西不要钱一样。
小面包车上了高速,一路开去,最后到了一个李星野熟悉的收费站,下了路。
转山子。
李星野知道这个地方,也就县城里热闹一些。出了县城,全是盘山路。真对得起这个名字。
上了山路,李星野听着黄半山的指挥,不停地左拐右拐。
一座座山在车窗外闪过。
将将天黑的时候,车子来到了土路的尽头。
眼睛看去,能有三十多户,零散地坐落在这片低洼的山坳。
已是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家家炊烟生起,看得人油然升起想家的感觉。
车子继续前行,直到山坳的里侧,是一面石崖。
石崖下,是三间大瓦房,外面套着大墙。房子和墙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块垒成。
车子停在大门口,院子里走出来一个披着羊皮袄的老爷子。
黄半山跳下车去,哈哈笑起来。
听二人聊天,李星野才琢磨出个大概来。
老爷子是这里前几任的村长,努力了好多年,才在这个山沟里争取到了一个学校。在一次偶然机会中,黄半山知道了这里,就经常资助,帮着出钱修缮校舍,过年给孩子们买些东西送来。
但每次来,他都是夜里到,天亮就走。
老村长说,这里农户住得特别分散,有的人家都隔着好几道山梁。家家都有孩子,就算将来不指望出去考个大学,能多认识几个字也是好的。所以就张罗了这个学校。
这个时候,孩子们都放了寒假。老村长退休后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事业,干脆住在这里。
三个人把车里的东西都搬了出来。李星野这才注意看,从书包到文具,从米面到香皂,东西一应俱全。
老村长把他们让进自己的值班室。巴掌大的小房子,一铺火炕占了半个屋。
夜里开车走山路实在危险,俩人就准备在这里对付一宿。
老村长支上炕桌,从炉子上的锅里捞出一大碗白菜炖土豆。又摆上三个茶缸,从窗台上拿起一瓶“烧刀子”,张罗着二人。
李星野就从车里翻出几包榨菜,又拿出五袋方便面,全丢在一个铁盆里,上炉子煮了,也摆上了桌。
老村长先拿出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把一项项款项支出念给黄半山听。黄半山也没客气,就一直认真听着。
李星野一听,好家伙,黄大夫这一年来,给这个小学校起码投入了十五万。其中很大一部分开销,是给学生免费提供午餐的伙食费。
他这才算是知道了黄半山开店赚来的钱都花哪去了。
山里的夜静悄悄,窗户外头漆黑一片。
喝到酒酣耳热之际,村长突然跟黄半山说:“二毛家的那个东西,好像不太稳当。”
本来醉眼迷离的黄半山,突然警醒起来。
他就让这俩人在屋里稍等,自己要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