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65章 人口迁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白莲教的叛乱,对于有准备的朱由校来说,就是一场孩童般的闹剧。

第二日,河北、山西、河南、四川、南直隶各巡抚、知府衙门,锦衣卫衙门就收到了朝廷的电令。

要求各地严厉打击白莲教匪,抓捕各地白莲教徒。

而河北、河南、南直隶与山东交界处的各各一个整编军,

以及天津、登莱水师的陆战队在凌晨就全部开进了山东平叛。

一群刚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的农民,

在训练有素,拥有火枪、火炮的官军面前,

他们哪里能有什么还手之力。

官军的战术就是斩首、纳降。

很单一,但是很有效。

围住一个叛军队伍,集中神枪手进行斩首。

而后,像日常训练似的放上几炮,

多数叛军就没了反抗意志,纷纷放下手里的武器,按照要求抱头蹲下。

最后,对那些死硬分子再进行“点名”,当场击毙。

所有的叛民就变的老老实实的了。

人家一千多步外“啪啪啪”的一阵响,这边就能倒下一片。

数千步外一声“轰”响,这边就出现一个大坑,

大坑附近的人和马就变成了零碎。

这种仗就没法打,不投降等着被“点名”吗?

占据城墙抵抗?

试了试,还是不行。

几炮下去,城楼飞了,、城门破了、城墙上的人也碎了。

有着火炮的压制,官军根本就用不着附蚁攻城,

就是你放下千斤闸,大不了一堆炸药包上去,

把城墙给你炸个豁口就能进城了。

兵败如山倒,何况他们现在连兵也算不上,最多算是一群匪徒。

在徐鸿儒、沈智、夏仲进等匪首被击毙后,

闹腾了十来天的叛乱就宣告了结束。

平叛容易,善后安置就费时间了。

甄别出的三四万白莲教的骨干分子,

被发往了官家在各地的矿山去劳改。

剩余的四十多万人被以家庭为单位,组成了一个个劳改队。

他们要把叛乱区域内那些无主的庄稼收割完毕,

而后再发往他们要去的地方。

后面的一段时间,一支支军舰开到了登来军港,

一条条平底河船停在了山东境内运河上的各个码头。

四十多万参与叛乱的男女老少被一批批的赶上了船。

辽东半岛,两广,云贵川,琼州岛,台湾等地将是他们最后的目的地。

这些地方地广人稀,一年两熟、三熟。

而且以后日益严重的小冰川气候也影响不到那里。

所以,移民一些善于耕种的北方农民去这些地方,是朱由校早就有的计划。

不仅这些参与叛乱的人要被分散在那些地方,

就是以后的罪犯也要被发配到那里。

这样即缓解了北方的粮食压力,又能增加粮食产量,更能促进民族融合。

当然,最为大明皇帝得朱由校不用为那些琐事费心。

在叛乱被镇压下去后,朱由谋划了半年的这个计划就宣告了结束。

他以后的主要精力,就是想方设法的把各种先进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至于繁琐得收割庄稼贺移民工作,

就交给以方从哲为首的那些山东官员了。

辖区内发生了如此恶劣的事情,

他们每个人都跑不了,都要担负罪责。

一个个文武官员全受到了贬罚,

最后都要跟随那些叛民,一起被分散到各处任职基层官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