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程从云老二家走了一圈便乐呵呵的回去了,仿佛人都年轻了许多。
赵铁柱见他满脸笑容便道:“爹,啥事这么高兴?”
“嗐,我去承山家的时候路上看那玉米还挺拔的立在地里头呢,去问了才晓得这作物的种子是耐涝型的,加上有蓄水池,村里并没有多少积水。”
“那挺好啊,没想到这作物还不错,留了种明年咱们就能种了。”
“可不是,那丫头还说用石磨就能给磨成颗粒然后做饭吃,到时候村里出银钱做个大点的,谁家都能去磨。”
“那敢情好,咱们村也是好起来了。”
“那可不是,都是托了承山家的福,自从他家做生意开始,咱们村常年在家不能外出妇人老人也能干活赚钱了,又多了这么多新的作物,只要经得住天灾,便不会再饿死人了。”
“确实是,承山兄弟一家都是有福气的,说不定是上天照拂。”
“或许吧。”
……
镇上。
有人冒着大雨进了县衙,一副愁容看得人心生怜悯。
“大人救命啊!这天雨不停,庄稼都泡在水里了,再这样下去又是颗粒无收啊!”
魏晋林微叹,道:“你们可挖渠排水了?”
“挖了,可大雨下着,那渠道很快就被泥又糊住,根本没法排,加上河水上涨,庄稼很多家的都泡水里去了。”
“那你们可挖蓄水池了?”
“蓄水池?那是干啥,挖哪?”
“就是这种天气用的,大部分的雨都下进了那池子里,然后田地都挖个出口不要堵着,用石头放在渠道两边,就能让村里低洼处的水一直流到蓄水池里。”
这个是他在清河村看到的,每到下雨的第一天,他们就开始挖渠道放石块,打开蓄水池入口,那大部分的水就顺着挖的渠进池子,当时他就觉得不错,回来忙着普及菜种一事就给忘了。
“大人,现在已经连绵大雨了,咋挖池子?”
“那你们就先多挖点坑,周围插上木棍防止人掉进去,这样水也能流进去,有个一人高就行,全挖在村里最低洼处。”
“这……,也只能这样了,那庄稼咋办?”
“你们多挖坑,低洼处没水了就把田地缺口挖开,让水继续往低洼处流,记得提前多挖点大坑,注意安全。”
“是,是,我这就返程让村里人挖。”
“去吧,若是有人询问,你就将此法告知,尽量减少损失,路上注意安全。”
随后,他将方法眷写一份贴在了县衙大门房檐下,这样有哪个村长或者里正过来也能第一时间知道法子,这次是自己疏忽了。
一个月时间,雨时小时大,断断续续不停,有不少已经形成涝灾的村子已经没人了,他们纷纷走出家往亲戚家或者前方好些的地方赶路。
路上因为体力不支或病倒的也大有人在,时间一久便有了瘟疫,这下倒下的人更多了。
突发高温,剧烈咳喘,还有血斑瘀块,严重的咳血最后撒手人寰。
从涝灾严重那边逐渐往高处传染,不懂得怎么救治的都慢慢死了。
天虽然终于晴了,可灾难也来了,各镇县令如坐针毡,纷纷寻找中医大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