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掌心悬浮着一团青白色火焰,火焰中沉浮着八枚青铜印玺,每一枚都刻着一道古老的卦辞。
"乾为天,坤为地……" 李胜低声诵念,"八玺归位,天下鼎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海浪突然凝固,化作一级级青铜台阶,直通海底。
台阶尽头,是一尊半埋在泥沙中的巨鼎,鼎耳上缠绕着早已锈蚀的铁链——正是夏尘时代中央大鼎的残骸。
李胜将火焰按入鼎身。
刹那间,八大陆地同时震颤,地脉中的青铜管道喷出炽白烈焰,将沿途所有蒸汽机熔铸成新的鼎器。
钦天监的记载称此日为"八荒归鼎",而民间更愿称之为——
"昊天上帝睁眼之日"。
紫宸殿的晨议上,兵部尚书崔琰突然跪地呕血。
他的铠甲缝隙里钻出细密的青铜藤蔓,胸口护心镜上浮现出《易经·师卦》的爻辞:"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第七个了。" 宰相韩垣冷笑,"武官持兵,必遭鼎噬。"
李胜沉默地看着阶下匍匐的武将们。
他们的甲胄正在缓慢青铜化,关节处生出卦象纹路——
这是"鼎火"反噬的征兆。
自从八玺归位后,所有铁器都带着夏尘时代的诅咒,唯有文官手中的象牙笏板不受侵蚀。
"即日起。" 李胜的声音像是从青铜鼎里传出的回声,"五军都督府改隶文渊阁,调兵虎符……改用《连山》卦版。"
殿角阴影里,翰林学士们手中的算盘突然自行拨动,珠子碰撞声组成了一段《归藏》卦辞。
最年轻的学士苏明远低头轻笑——他们等待三百年的文人时代,终于来了。
洛阳城南,一座纯白建筑拔地而起。
它的外形是放大十万倍的象牙笏板,表面刻着三万六千个《周易》爻位。
每日辰时,建筑顶端的青铜浑天仪会投下光斑,落在某个爻位上,对应的平民子弟即刻获得入试资格。
这叫"爻光选才"。
苏明远站在易经阁最高层,看着楼下广场上跪拜的寒门学子。
他们额间点着朱砂绘制的卦象,手中捧着自撰的《策论》——纸张用桑皮与青铜粉混合制成,字迹会随考官的心境变色。
"德行不足者,文泛黑气。" 苏明远抚过一册突然变暗的考卷,"才学浅薄者,字生锈斑。"
他的指尖停在某个少年的试卷上,纸面突然浮现出金色卦象。
那是《乾卦》九二的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此子可任幽州转运使。" 苏明远对身后的机械傀儡说道。
傀儡的青铜头颅转动,眼中射出红光在试卷上烙下"天授"二字——这是新朝最高级别的任命印记。
天工院旧址上,矗立着新王朝的核心——六十四卦轮。
这座直径三百丈的环形机械,由六十四根青铜卦爻作为骨架,每根爻柱内部流淌着熔化的赤金。
当浑天仪确认星象契合时,卦轮会自行旋转,将对应的治国方略通过地下青铜管道传至各州。
今日卦轮停在了《革卦》位置。
"鼎革已成,当变器以应天。"
大祭酒陆九渊诵读着卦轮吐出的铁卷,"即日起,所有蒸汽机加装'阴阳调节阀',以《河图》数为转速基准。"
广场上的工匠们跪地领命。
他们额头都刺着"器"字,这是通过"爻光选才"的证明。
当第一台改造完成的机械轰鸣启动时,排出的不再是黑烟,而是带着檀香味的白雾——
那其实是文渊阁豢养的"算气",由三百名通晓《周髀算经》的童子每日吐纳生成。
李胜的退位诏书刻在九鼎最大的残片上。
这位最后的帝王站在明堂废墟里,白发间已生出青铜卦爻。
他的退位不是被迫,而是《易经阁》推演十万次后的必然——卦象显示"帝星晦暗,文昌当空"。
"陛下可知?" 苏明远捧着新铸的象牙卦印走来,'夏尘当年在骷髅鼎里看到的,根本不是昊天上帝……"
他掀开随身携带的玉匣,里面悬浮着一颗青铜眼球,瞳孔中映照着星空的倒影。仔细看去,那些星辰全是微缩的鼎器,而银河则是奔流的铁浆。
"是文明本身在吞吃自己。"
李胜大笑,笑声震碎了身上最后的龙纹玉带。当他迈入熔炉自愿化作"帝鼎"时,最后一句话随着蒸汽传遍天下:
"那便让文人……替天吞吃吧!"
喜欢脑虫:寄生控制请大家收藏:脑虫:寄生控制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