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自家将士泄露山上情报,廖化利用了士燮的使者。
廖化有意让使者发现,汉军已经夺取了士?部的防线,并且把这个消息带给士燮。
为了能让使者认清山上的形势,廖化费了很多心思。
第一步,廖化阻止降兵和使者接触。
汉军兵力不足,廖化却仍然抽掉了大量汉兵,保证山上的交州兵无法当逃兵的同时,安排汉兵隔离开交州兵和使者。
除了最后那名靠近使者的交州兵,所有出现在对方身边的将士,都是汉军。
在廖化的计策里,先让使者看到山上防线的现状,自我产生怀疑。
随后,廖化亲自带领一批追兵,将使者追回,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对使者释放出错误信号,引诱交州兵攻山。
一般说来,确认防线失守的消息后,江东军可以进行两种选择:
要么迅速夺回失地,重新巩固整体防线;要么全线收兵,在已经被汉军突破的谅山防线后方,布置第二道防线。
廖化故意通过使者泄露情报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诱江东军进攻。
可是,出乎廖化的意料,江东军最终选择了第三种做法:把汉军围起来。
严格意义上来看,江东军的策略属于一种折中方式,时机成熟可以立即组织兵马攻山,局势不妙也可以带兵撤离。
江东军的做法让廖化的压力大减,派人督促汉军将士们监督降兵在防线上布防的同时,廖化一直带着士?巡视部队,安抚军心。
士?的态度很配合,对廖化有求必应。
会见士燮使者之前,廖化曾经给过这名九真太守一份标准的问答。
一把年纪的士?,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全部内容,甚至确保没有出现一个字的错误。
士?是九真太守,也是士家的高层,从他的口中,廖化了解到交州更多的情报。
除了山下江东军的动向,廖化同样关心丁奉部汉军主力突破江东军封锁的行动。
江东军的行动比汉军更快,敌军封锁住廖化等人下山通道之后,又过了很久,附近山上才响起喊杀声。
登高远眺,在士?的陪伴下,廖化努力寻找汉军位置。
正是为了保证丁奉顺利完成任务,廖化才把自己当成诱饵,吸引江东军的注意力。
廖化的目的顺利达成了,汉军主力突破江东军防线的事情,却只能交给丁奉。
兵力空虚的江东军守兵自然无法挡住汉军集中兵力后的突袭,很快,附近一处山头上竖起了汉军旗帜,丁奉得手了。
突破了江东军封锁之后,丁奉并没有按照廖化的计划行动,汉军非但没有带兵南下攻打龙编城,反而开始集结队伍,试图朝着廖化的防线靠近。
汉军主力突袭江东军防线的时候,围困廖化的敌军主力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可是,当丁奉部将士开始下山的时候,江东军开始动了起来。
江东军兵分两路,一前一后,快速行军,前军主力朝着丁奉进兵的方向靠了过去。
廖化一直关注战场,所处的地势很高,因此,第一时间预判了江东军的兵力调遣。
江东军的行军位置,恰恰是敌人设置埋伏的方位,廖化很担心敌人会故技重施。
即使江东军并不准备采用伏击策略,他们同样是汉军的麻烦。
一旦和汉军在密林中遭遇,汉军依旧没有把握可以迅速取胜。
居高临下,廖化立即喊来成何和马大目,命令二人立即下山,通知丁奉做好防范。
马大目是汉军斥候中的佼佼者,成何则是廖化的亲信,只要二人见到丁奉,事情就成了。
廖化目视二人下山,直到他们的身影迅速消失在山林中。
江东军的行动速度也不慢,先头部队抢在汉军之前,进入了密林。
成何二人没有辜负廖化的期待,顺利完成了任务,丁奉部即将进入密林的时候,汉军及时停住部队。
发现伏击无效,江东军陆续从密林处现身,两支主力没有立即开战,开始对峙。
江东军虽然具有人数优势,在战斗力上却未必比的过汉军,因此,敌人没有贸然动手。
然而,两军将士距离太近,双方很难撤离,战斗迟早会进行。
江东军充分发挥了兵力优势,由于他们的位于廖化和丁奉两支汉军队伍的中间,敌人还派出了一支数百人的偏师,监视着廖化等人的山头。
廖化麾下的汉兵不超过二百,降兵的人数却不少,如果继续留在山上防线中,这会对兵力造成极大的浪费。
廖化决定集合队伍下山,他集结了除伤员外的所有将士。
为了保证降兵们的士气,廖化还需要士?的配合。
士?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好,他不仅接受了廖化的命令,愿意在将士们动身之前进行发言,还主动提议给士燮捎封书信,劝士家兵马退出战场。
士?的想法既简单,又无知,从战场形势上看,江东军并没有处于绝对劣势,有很高的胜利把握。
而且,士燮已经诱骗过廖化一次,双方产生了信任危机,在汉军没有获得绝对优势之前,士燮不可能因为士?的几句话改变立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士?的计划倒也不是毫无价值,廖化希望借助这一个口信,干扰士燮的判断。
廖化赞赏道:“士?将军是交州第一名弃暗投明的实权太守,你的功劳和苦劳,我都记下了,战事结束后,我一定会让将军得到公正的对待。”
“只不过,”廖化的表情出现变化,“派出去和士燮见面的使者人选,必须得由我来决定。”
士?很爽快的表态道:“军务上的事情,廖将军不必跟我多说,你只要告诉老夫,需要我做什么。”
廖化倒也没有客气,亲自思考措辞,让士?用自己的语气写成一封书信。
廖化不仅没有对士燮的背信弃义行为进行谴责,还回顾了汉军和士家的几次谈判,以及,双方达成的共识。
最关键的一点,廖化表明了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扬言亲自带着俘虏在内的所有兵将配合丁奉夹击吕岱,希望士燮能配合。
在传信使者上,廖化选择了桓邻,召见命令下达之后,两名汉军使者很快把桓邻带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