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军队确实来的气势汹汹,但都是刘莽演出来的。
他通过丢弃一些交通要道,让消息传送回鲁肃的地方变得更快一些,这使鲁肃认为军队的作战效果很不错,至于稍微绕道一些的城市,守军奋勇抵抗,刘莽派出影子营骚扰,尽量延缓消息的传送。
鲁肃收到这些捷报的三天里,其实在交通不便的城市中,都被刘莽用大代价抢占了回来,一直到第三天,鲁肃才知道原来在交通要地的附近,各大行进路线的中途地点全都被刘莽的军队占领了下来。
独立指挥的好处是鲁肃能将权利最大化,能将他的个人才能发挥到最大化,部队协同性极高。
但独立指挥的缺点也很致命,那就是下级军官之间的交流极少,甚至没有交流。
他们的任务无法完成时,不会思考这是不是刘莽和陆逊下的陷阱,而会认为这是组织上的失误,是鲁肃的判断失误,他们会将所有失误传达到鲁肃那里,交给他判断,而中间丢失的时间将难以弥补。
这就是刘莽那日夜召陆逊时与他商量的计划。
利用鲁肃的多疑与自信,他们设计了一个在这个时代很难想到的作战计划,这次作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与微观把控上的难度。
直到鲁肃真正与三日战机插肩而过之后,陆逊与刘莽都还在心中捏紧心脏,好在,通过刘莽对战场的把控与影子营的高机动性,总算是把这次的战场灵活展开出来。
鲁肃在收到第一封来自占领城市的被攻消息时,终于想清楚了对方的意图,他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很复杂的情报网络泥泞之中。
他清楚对方马上会派出重兵围剿这些军队,他做出的反应是,把权利散发下去,交给下机指挥部门,各大战略要地严守,不能江刚到手的城市送回敌手,同时责令正面军队猛烈攻城,分散其他城市间的压力。
权利下分可以让军队短时间内保持联系,猛烈攻城可以抽调刘莽和陆逊的一些注意力,但是他更清楚的是,这些军队将凶多吉少。
从派出军队到现在,不过短短五天时间,在寿春这个小小的地方,他甚至感觉像在迷宫中行进一般。
这就是与刘莽作战的战场吗?鲁肃第一次感觉自己在扬州真是小看了这个男人。
有一个人的眉头终于落了下来,这个人是刚刚放下毛笔的陆逊。
连日来,他写了不下一千封军令,下发给各级军官,概念是刘莽提出来的,但真正的操作大部分是由陆逊来完成。
他现在总算是反将了鲁肃一军,缓解了战场压力,更重要的是,淮南现在有了主动权。
之前一直疲于防守,先在终于可以趁着防守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了。
这话听着很怪,但是对陆逊来说不怪。
陆逊对阵鲁肃时的防守,他很紧张,那是一种近似于折磨的紧张,但先在不一样了,他能让鲁肃紧张起来。
不要忘了,陆逊最擅长的是什么?陆逊善于防守,他的出道战就是防守战,虽然结果惨淡,但他打得很漂亮。
城中守军其实只剩八千,但他拥有前所未有的自信,他就靠这八千人,他有信心能在寿春的城墙前拦住鲁肃的大军一个月。
刘莽不在营内,他在堰口。
蒋钦可不是什么一碰就碎的普通将领,他在未来是东吴的荡寇将军,英勇善战,多次救下孙权。
但他的堰口是破的最快的,消息是最早传到鲁肃耳朵里的。
因为他面对的是刘莽,刘莽连鲁肃都觉得有点顶不住,更何况是他。
略施小计,被蒋钦挡了下来,那就再来几个小计。
这次蒋钦没挡下来,还被俘了。